當你關注一件事情,會對相關的信息敏感。
前天討論ERP,昨天就看到了會計審計幫推送的《華為財務再解密:從手工帳到世界一流財務共享中心》在其論壇里叫《做真實的財務報表》。今天早上又看到了會計視野推送的《海爾怒辭千名會計建“共享中心”,八成財務人遭失業危機》都認真的讀了2遍,除了文章本身的干貨,除了好想見識華為這些牛逼的系統,我有一點自己的解讀,分享在此。
文中講述華為從沒有財務報告,到財務報告“難產“,不能真實反映業務再到財務與業務聯手“5天發布報告”,我解讀為我們財務核算的三個階段。
原始:一頭扎在數字汪洋里,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鹽堿地
出納扎在付款的海洋里,費用崗扎在一堆單據里,往來崗忙著開發票、對賬、追款、付款、清賬,總賬忙著審核憑證,出報表,做合并,變身excel達人,江湖稱”表哥/表姐".
銀行存款里上千萬的資金與當月過億的收入對財務的意義不及報表因一分錢不平來的重大。
改良:守住鹽堿地,嘗試變為良田
基礎信息系統等將財務人員從日常解放,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服務和監管職能。在完成財務口徑的各類賬務、報表后去加工整理一些分析管理用報表,嘗試通過分析財務來指導業務。卻發現自信滿滿,準確無誤的報表好像與業務沒那么契合,做的分析也總是無法滿足業務口徑的需要,被質問后開始懷疑我們是在平行世界里的這家企業。
這時候財務反映出來的問題被認為就是財務的問題,業務并不知道自己行為的財務影響,也不關注。現在還有多少公司的往來款是財務拼死拼活想盡辦法去追,而銷售人員東西賣出去就覺得自己責任已了?
不走出去找到活水和肥料,鹽堿地翻新再多遍也不能成良田。
變革:將你的良田擴大覆蓋我的鹽堿地,曲線實現我的變身
窮則思變,要想讓我們的數據有真正的指導意義,就必須“搭建起財務的作業體系,就像修了一條自來水管道,讓每個業務人員知道自己的哪些動作要被記錄,哪些信息要傳遞給財務并體現在財務報告上”并且“梳理出影響財報結果的前端業務流程關鍵活動,建立起相應的測評指標,聯合業務一起例行監控、改進,逐步落入到前端流程,業務的語言和賬務的結果建立起了關聯”。
至此“天人合一”的境界,業務開始明白,財務報告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作品,而是公司所有人共同的作品,他們任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對財務產生影響”.
也不再有"說的都是中國話,財務說出來確實外國語"之感。真正融合后,哪里還分得出“祖籍”,完美變身。
我們目前還苦苦掙扎在第二個階段,好想知道處于頂級階段是神馬感覺呀。您所在的公司處于哪個階段呢?
其實不管公司整體處在哪個階段,人的主觀能動性都是可以幫我們突破這個階段,看往下一個階段。華為那篇的文中感嘆說“這么多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投入到費用報銷這些看似簡單的崗位上,才造就了今天業界領先的SSE”。這三個階段的進化,就是要靠著處于其中卻又能抬頭仰望的人來實現的。哪怕處于第一階段,我們也要有著看向第三階段的心智,無法實現系統的高階轉變,至少可以讓自己負責的部分無限向高階靠近,方便他人同時也鍛煉自己。
預告:對應這三個階段,我們作為個體可以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可以如何提升自己以跟上階段的提升?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