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
每一個報表項目,都是一個小的審計項目,每一個小的審計項目,都要現有一個小目標。
有了自己的小目標,其實就建立審計思路的起點。
我們做審計,就是不停的建立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思路,有了思路,就會有方法,方法的實施,會讓我們發現新的問題,從而繼續建立新的目標和方法,最后得出審計結論。
------------------------->
首先我們要總覽會計報表,會計報表是各類信息的濃縮,可以看出報表的結構、經營情況和主要的財務數據。
然后通過報表看到每個會計科目的明細,明確每個報表項目背后的數字是什么性質,確定有可能有疑問的科目,是否存在關聯方的內容,動態的變化趨勢,報表間的勾稽關系等。
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去攻克我們通過上述了解發現的重要問題。
主要的目標原則:
資產負債表通常我們更關注余額測試,而利潤表我們通常更關注發生額。
除了存貨與收入以外,借方發生額我們通常更關注高估,貸方發生額我們通常更關注低估。
二、具體程序
有了目標,我們就要為實現目標確定方法,并執行具體的審計程序。
根據我們發現的重點,進行審核和抽查,我們發現的各類線索都要進行標注,做到審查的軌跡清晰,讓復核人清楚的看到我們的審計流程和審計程序。
1)程序的表現形式包括表格和描述兩種方式?;旧鲜且詫嵸|性底稿的形式表達出來。
表格的好處是可以清晰的表達出你所做的程序,和你想表達的數據邏輯關系。
除了表格以外,還需要對你做的程序和工作進行描述,比如你親自去發了函證,你是如何進行抽樣的,你是如何進行盤點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些都構成審計證據和程序。
2)程序要邏輯清晰。
我們都經歷過在新接到一個項目的時候,通常會翻看以前的底稿,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完全了解這個項目,很多底稿就很難去看。
沒有交叉索引,數據的邏輯關系不清晰,沒有層次,就像一本沒有目錄的書,然后你去一頁一頁的去翻,鬼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程序。
工作的時候,最好可以以某一個循環為主體進行審計,比如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建立勾稽關系。
對于報表各項目之間,各表與表之間,都要進行勾稽和交叉索引。
3)保持簡潔
(1)盡量消除冗余信息,把底稿最簡單化;
(2)同一個事項,只在一個地方詳述,其他地方只引用;
(3)一張底稿說一個事情。
(4)該標識的地方少用文字。
三、發現
通過一系列程序的執行,得出審計發現:
1)、正確的發現
對無異常的發現進行描述,比如通過檢查,數據沒有差異,與原件核對一致等等。
2)、差異發現
實質性程序測算,發現的金額差異。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測算產生差異,或者報表勾稽關系不對等等。
3)、其他發現
對分析有異常的,給予解釋說明,或補充進一步程序核實異常的合理性或差錯情況。
四、結論
每做完一項測試,一定要針對上一步的審計發現,得出審計結論。
1)數字結論
對于我們上一步發現的數字,得出是否可以確認。若數字差異較大,則需要考慮是否進行審計調整。
2)問題結論
特殊領域程序,如舞弊風險考慮、持續經營考慮、對比數考慮、或有事項、期后事項、關聯交易等,存在可能影響報表意見的問題。
3)說明結論
對需要說明的事項和數據進行一定的描述說明,包括與客戶溝通事項的記錄,企業的處理方式。
-----------------------------------------------
每一個審計項目,每一個報表科目,都按照這四步去做,其實就可以做到審計思路清晰。
雖然已經離開了事務所,但在未來的工作中,依然會涉及到公司的內部審計,前天剛剛出差做完一個公司內部的審計回來,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思考,保持思考,并從新的角度去專研。
珍惜每一個項目機會,積累經驗,認真經歷過的,都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