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微信,記得有一天老婆給我說,很多人都在玩微信呢?
我說啥東西叫微信???
老婆告訴我,據說可以發“語音短信”,我仍然對這東西沒有感覺。
一次老婆她們同學聚會,回家后下載了微信,幾個老同學天天晚上在微信里面讓一群女人的聲音飛來飛去。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媒體報道,微信已經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營業收入縮水了,噢,這個發語音短信的東西居然撼動了巨無霸級的家伙,可不是一個小小的休閑軟件。
我對新事物的反映就是這么慢,對新東西,向來是成為了經典才有吸引我的“資格”。
我忍不住誘惑,也下載了一個微信。
進入微信,吸引我的不是會發語音的短信功能,也不是視頻通話功能,雖然我承認這些功能都不錯,但是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朋友圈分享的文章,當時我就想,這可是好東西,這文章怎么生成的?
于是在網上搜索關于微信的一些使用知識,知道了這個文章叫公眾號。
我似乎意識到,公眾號將給文化傳播帶來很大影響,以前發表文章得給專業雜志投稿,會獲得稿費報酬,后來發表文章得給雜志社交稿費,當公眾號到來,發表文章就是瞬間完成,只要寫得出來,就發得出來,只要有一人認同,就會再次傳播······
2016年營改增,36號文發布,我才知道微信,已經給文化傳播帶來一股颶風,是一座火山的爆發:第一天或許在討論文件條款,第二天往往就在討論各種落地運行的問題,然后又是新一輪的文件條款討論······
引導話題討論的就是公眾號,而聚集討論人群的就是微信群,這時候的專業人員,白天聚會華山論劍,晚上運功撰文修煉。
除了關注微信帶來的華山聚會,我還有一個愛好,喜歡在文章中品讀作者的個人性格特征,文章帶知識,也帶作者個人的文化基因,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只有文章帶知識,沒有人物個性在文中,這不是文化。
我是一個愛笑的人,愛笑是我的性格,于是我也玩公眾號,我玩公眾號,就一發不可收拾,在我朋友圈里,大家知道我癡迷公眾號。
我寫公眾號,是想給考親做一個有干貨的助考公號,有人說以考促學,我覺得誤,學是一生的持續,考是學的片段,有人說通過考試提高工作能力,我覺得也不妥,實踐工作能力必須是實務中學以致用。我的思想很簡單:考試就是考試,目標越單一越好,這就像一場短跑沖刺,只管跑…跑過線再說,所以我的公號發財稅考試方面備考經驗,學習方法及知識點解析,我雖為財稅領域培訓老師,但是發文以“同學”名義分享,故公號叫“藺龍文de學習思考分享”,想勾搭我,請掃我的文化基因密碼圖:
我的性格是愛笑,所以我玩公眾號,我希望找到一幫同玩公眾號的朋友,就像麻將愛好者得有麻友,我相信每個公眾號背后的作者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性格。
于是在公眾號后臺給作者留言,互加微信。
微信號作者大咖很多,其實我不喜歡大咖這個詞,因為社會的一些觀念折射的扭曲,而讓人忘卻了,人,是一個有七情六欲的動物,有人的性格,鮮活的。
公眾號后臺的留言就像一個通靈暗道,神秘,期待,沒有回復也不必失落,就像晚上看繁星,期待能在浩瀚星空遇上稀奇,但是烏云擋住視線也不會感覺失落什么,失去什么。
你在看文章,我在看作者性格,你在學知識,我同時在探秘文章背后的讀者本有的人性體溫。
我就這樣與同玩微信的朋友們閑時叨叨幾句,聊聊。
所以,你在看公眾號文章,我在探秘文章背后的作者。這是不一樣的風景。
比如我就探知到財務人的趣味······
誰說做財務的呆板木訥?一個電子系的理科生,轉向財務,今年在備考會計師,做個公眾號,除了寫寫學習心得,翩翩愛寫散文詩,能把會計憑證寫成“借貸,憑證上,對對排成行”,這就是電子系理科生轉財務寫散文詩的曉月姑娘,這句話出自她的《會計之歌—鴻雁版》,曉月愛學,獨具女生細膩的氣質與勤奮,我在其文章中留言,“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宋曉月”,她的公號“讀書隨筆錄”,其基因密碼圖:
她寫的冬冬就是財務備考筆記、個人隨筆生活感觸,攜學友同行,一起感受這段青春的熱氣。
要說女人獨有細膩的內心,男人也有精致的一面,“二哥稅稅念”,文章排版如涓涓細流,我在想這個背后的二哥,到底是何許人也,莫非是個二嫂冒名二哥,終于探知作者本尊,作者“害羞”,此處隱名,名如其文,涓細安靜,只是更加疑惑,是個二姐二妹或二嫂吧,終于忍不住心中好奇,給他發段語音對話,勾引他回段語音,哈哈,真正的爺們,典型的胸腔音,中氣頗足。
有趣的二哥,自標“草根”,在我看來,富有情懷,他對增值稅納稅申報系統的琢磨就像對情人的一切,好奇,去探索,他居然探測到超過180天的增票可以在系統上實現抵扣的可能,文章在這篇《超過180天認證期發票開紅字后續報道》,這么大的事居然輕飄飄的娓娓道來,一如其涓細的靜流,如先知一般······
二哥稅稅念,念念在稅,淡然平靜,這就是市野出高人,二哥還有微信群,尋找不一樣的二哥,秘密暗道,解讀下圖密碼,實現暗道通靈。
若說財稅領域,當有一支神秘人物,乃是內審一族。這是找茬的?
哈哈,如此認識,估計內審中的“大嬸”肯定罵我膚淺至極,找不找茬沒關系,我的思維:文章背后都是人,這位老兄寫內審文章能寫出歌來,《內審管理口訣》、《內審三字經》,這是何方妖孽,我經探秘,此兄中寶,文章常傳,內審財務,同舟共濟,此兄所言,望聞問切,把脈問診,不是說抓中藥,而是論述內審工作方式。
審計人,用明亮的眼光去搜尋黑暗中的問題,而我們可以通過下列暗道偷窺這個內審寶寶:
讀者關注公眾號,有的時候心里會想,作者真高尚,無私的分享。
事實上,這與高尚無關,就是作者自己選擇自己青春的實現方式,就像有人喜歡打麻將,更多是愛好,是作者自己的事,無關高尚。
讀者看見一篇好文,就像你在看朋友打麻將一樣,說一聲“好牌”,你的朋友心里會很甜,所以讀者在文章底下點個贊留個言,作者就覺得實現了心里的甜美。
要說甜美,得說說一個有聲財稅讀物,我曾開玩笑,說她的公眾號應該叫“雪音島”,你想啊,靜謐的小島,人間的仙境,得聽天籟,將是何種享受?
此女宋雪,可是他說,“哥,我是走專業路線的呢!”確實,聲音是天生的,努力是后天的,啥更值得贊嘆?當然后天的努力,是吧?她是勤奮的甜甜音宋雪,她的公眾號叫“宋雪財稅講堂”,想被醉倒的男人女人,關注暗道,已給各位“駙馬”如圖:
我總是好奇的探究,好奇沒有害死貓,而是給我不一樣的享受。
要說奇,我覺得與財務相關一個奇葩是excel,我聽說,有個工程師,他丫的最刁,畫電路圖不用他們專業軟件,居然用excel,還聽說有一家企業覺得自己要建一個牛B的管理系統,雄心勃勃請了幾個管理高手進場,人家一聽企業需求,弄了一套電子表格就滿足企業了,哎呀,驚死寶寶了。
財務人號稱“表哥”“表姐”,我也探尋財務的“表親”,玩excel的家伙,這不,搜尋到下面這對金童玉女,就愛琢磨excel。
除了好奇,還有好學,學無止境這幾個字,是為財稅人獨創的嗎?變化最快的莫過稅法了,好像讓很多人很頭疼有沒有,其實稅法蠻有趣味的,因為在我看來,稅法就是避稅與反避稅的三國演義,所以我開玩笑說,稅法思維不建立,“稅法”乃“睡法”,一部稅法枕邊,催眠堪比“安眠”,若能明了其中味,男人看稅法如看三國,女人看稅法如看甄嬛。
我??纯炊惙惞?,居然有人用虛擬故事說稅法的,叫“晶晶亮的稅月”,肯定是個“女生”,到底是個啥樣的女子呢,探尋背后的秘密乃是我的拿手專長,探尋背后美女總是那么有意思!
沒有能難倒我的事,略展雕蟲小技,探知此女真名梁晶晶,山西省長治市地稅稽查局,二十年的稅收管理和稽查工作經驗,注冊稅務師,山西省地稅系統業務能手,省師資庫成員······
嚇死寶寶,要她來查賬,我不是穹起了!但這里是公眾號的世界,管他稅官非稅官,首先她是女子,所以哪有穹起的呢?梁晶晶,晶晶亮,打通他的暗號在下:
稅收公號,有美女一人做號,還有猛男組團,真是好不熱鬧!我就探得一號,輕飄飄的名為“財稅那點兒事”,那點兒事,好輕松,真想和作者比試比試泡妞,看你還說那么輕松!后才得知此乃猛男組團的稅務公號,幾大猛男乃:1張亮:注會、注稅、律師。2張?。鹤?、注稅、注評、律師、二級建造師。3王維順:律師。4周子韜:注稅、律師。不獨寫稅法,還在搞“稅財法”三融合的寫作風格,不多說,直接上碼:
提到公眾號,有一粉友特逗,他說,文章下面的打賞功能,鬧出故事來?
我說,且愿聽啥故事?
他說一個大學生美女做號當公主(公眾號主人),有個追求者,天天去打賞,你說她動心否?
打賞功能還有這玩法的,我倒沒聽說過。
其實打賞,我的理解就是帶頭像的點贊,就像看見朋友打麻將,你發自內心的贊嘆:“好牌”!無關金額大小,就是一種樂趣,看了一篇文,動了你的心,留下個帶頭像的點贊而已。
如果說打賞是高調的秀點贊,而有的公眾號則體現出低調的奢華,如“一葉稅舟”,孤舟泛湖,只為思考稅法,作者說“希望能夠做一個更好的稅法傳播者”,真名我尚未探知,讀者誰有心去挑逗挑逗,看看能否獲知?作者設計的暗號圖還真像一只撐開桅桿的帆船:
一葉稅舟是帆船,思考的引擎帶我向何方?彼岸在何處?稅之靠岸處應為“賬”,沒有賬則沒有稅舟的??浚载敹愗敹悾B體難分,公眾號的世界里,財稅兼有,大有號在,財務難,稅也難,偏偏有此仁兄,玩的是“輕松財稅”,舉重能若輕,胸中有氣概!
啥樣之人啥樣情懷,能這樣輕松舉起財與稅?此兄乃是彭懷文,財稅領域耕耘已有25載,中國會計視野論壇版主,高頓財經秀財網導師,中稅答疑專家組成員。哎呀,25年前,我尚朦朧未知啥叫“娶媳婦”。
《一文看懂會計做賬的依據,不要再傻問:這個可以入賬嗎?》乃輕松財稅經典之作,由此得知,何以能輕舉財+稅,原來是常年“理論扣實務”做扁擔矣!這只扁擔很輕松,獲取要按這張圖:
輕松扁擔挑財稅,一副扁擔,別看簡單,據說商周即有,這可是與易經同老的文化遺產,要說中國文化,四大名著瑰寶,羨慕一個國家的人,叫“外國人”,要能從三國西游發掘會計文化,有人能干這事否?我在網上見過財話水滸、水煮三國會計、西游記中的財會······
這樣的作品,非常人能寫!此哥是誰?
楊良成,再探來報:楊良成,注冊會計師,湖北作家協會會員,長江大學客座教授······
“注會+作家”的文化基因組合,真是別樣的風采,此哥不開公眾號,公眾號都會遜色!
現在好了,經我探知,此哥已開公眾號,3月17日推出首篇文章,如此嗅覺,人無我有!
公眾號:“楊良成會計文化”,別樣的財稅文化基因,嘗鮮秘密暗道:
你在看公眾號文章,我在偷窺文章背后的作者,這是我今天的分享,淺寫到此,突發一感:
關注他,非因其是大咖,也非因其不是大咖,只因為,更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