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朋友給我說了件事。
他是一家企業的財務經理,有一天,他們總經理突然走到他辦公室問他:“為什么今年企業虧損這么多,你們財務部還算了一大堆企業所得稅出來交呢?”。
這個朋友之前算稅的時候就想過怎么給領導解釋這個事情,當時還特意準備了一下。然后他就把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和企業所得稅法的應納稅所得額噼里啪啦講了一大通。
總經理倒也是耐心聽完了,最后嗯的一聲就出去了。
這件事后,我這個朋友總覺得哪里不對勁,總感覺對于那次解釋總經理好像不是特別滿意,但是總經理又沒再來問,而且就算再問他也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說法給總經理,所以他很苦惱,問我如果遇到這種事會怎么辦?
我告訴他,你們總經理應該是沒聽明白,我說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釋。
但是我告訴了他我的看法,就是你可以不知道怎么把會計知識說的讓非會計人士一下就明白,但是你一定不可以用“規定”兩個字來嚇他們,更不能用“以前就是這樣的”話來回答,因為這代表一種態度。
雖然說用各種術語能解釋的人不能得滿分,但是直接用“規定”來搪塞以及用“以前的會計就是這么干”的之類的話來敷衍的人一定是0分。
1、
學會計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經濟越發展,會計也重要。
會計是什么?
專業書上也講了一啪啦!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在企業,會計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會計是以會計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全面、連續、系統、綜合地反映和監督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并向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要求的會計信息的一項管理工作。
說白了,會計就是很牛逼。牛逼的地方就是它用簡單的借貸就可以把各種復雜的經濟事項全部翻譯成會計語言,最后歸納總結出三張報表,反應這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你說會計的歸納總結能力強不強?
能把這么專業的會計知識學懂的會計人肯定也非同凡響,那總結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但是事實卻遠遠不是這樣,我們能把經濟事項翻譯成專業的三張報表,但是缺乏把三張報表通俗的講給非專業人士聽的能力。
2、
會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會遇到領導的各種提問。
為什么我這個月銷售的貨物還沒有收到錢?你們就要給我交一大堆增值稅呢?難道我還要借錢交稅?
甲公司明明還欠我100萬,你們報表上怎么只有90萬了?
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會計都是措手不及,大部分會計都能引用條文來把這個事情解釋一番,但是結果都和我那位朋友一樣。非專業人士聽得一頭霧水,表面點頭也是僅表尊重,但凡遇到想弄明白的領導再追問幾下,就傻眼了,最后也只得說,準則就是這樣規定的,稅法就是這樣規定的。
3、
稻盛和夫就是一個這樣的領導,他不僅問,還自學,他的財務經理曾經一度被他搞的無語,但是最后他們一起確定的“會計原則”卻讓他成為了兩個五百強公司的締造者。技術員出身,白手起家的他創立的京瓷是惟一沒受到泡沫經濟影響的日本大公司,人稱其為日本“經營之圣”。而《經營和會計》這本書就是他經驗之說。這種“會計原則”被他定義為自己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日本經濟只是一個勁地增長,但是日本的經營者一向輕視這么重要的會計。說到會計,似乎只是把工作過程中發生的錢物單據整理一下,只是一種事后的工作。
而且在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中,還有人認為自己不需要懂會計,只要把每天的單據交給稅理師和會計師,讓他們做一些必要的財務報表就行了。他們認為對經營者而言,重要的是結果:“有多少利潤?”“要交多少稅?”至于會計處理方法,專家知道就行了。甚至有的人認為會計的數據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操作。
稻盛和夫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創立京瓷,從零開始學習經營,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會計是現代經營的中樞”這個道理。明白了要想企業長期發展,就必須正確地把握企業活動的真實情況,由于創業之初完全不懂會計,他自學會計,確立“為人追求正確”這種自己的經營哲學,而在此基礎上確立“會計原則”,他說是他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4、
我們不能一直埋怨管理者不懂會計。因為不是每個管理者都像稻盛和夫一樣。
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多思考,怎么把自己的這門會計工具用好,解讀好。
前幾天,藺老師發了一篇文章《管理會計,我不認識你?》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思考,如果都有這個會計這么牛逼的表達能力,會計的地位和收入何愁不提高?
文章中藺老師用司機和秘書的通俗語言向企業管理者巧妙闡述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關系,我想這位老總聽了藺老師的表達,應該能滿意的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