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現率的確定原則
(一)折現率必須高于無風險報酬率
無風險報酬率通常以政府發行的國庫券利率、銀行儲蓄、貸款利率作為參考。折現率高于無風險利報酬率的部分即風險報酬率。在市場經濟中,每項投資都伴隨著一定風險,投資者進行投資都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無風險報酬率實質上是決定投資者是否進行投資的最低標準,因此折現率必須高于無風險報酬率。
(二)折現率應體現投資回報率
在正常的資本市場條件下,每項投資的回報不應低于該投資的機會成本。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折現率反映的是資產的期望收益率。收益率與投資風險成正比,風險越大,期望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期望收益也少。因此,在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折現率應充分體現投資回報率。
(三)折現率要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由通貨膨脹造成的貶值應該在折現率中體現出來。如果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考慮了通貨膨脹,那么在估計折現率時也應該考慮通貨膨脹率,反之則不予考慮。
(四)折現率與所選收益額的計算口徑相匹配
在評估實務中,收益額可以因評估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計算口徑,如采用凈利潤、凈現金流量等。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已經對資產特定風險的影響做了調整的,估計折現率時不需要考慮這些特定風險;如果用于估計折現率的基礎是稅后的,應當將其調整為稅前的折現率。針對不同的收益額進行評估時,只有將收益額與折現率之間計算口徑相匹配,才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合理性。
(五)折現率要能夠體現資產的收益風險
一定的收益與一定的風險相伴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須承擔高風險。因此,折現率在選擇時要能體現資產的收益風險。
二、折現率確定的主要方法
(一)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
企業的資產多種多樣,各類資產具有不同的成本,這種方法是通過企業全部資產的加權平均投資回報率來計算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即用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的替代。這是因為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企業進行各種投資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但是如果直接采用企業全部資產的加權平均投資回報率作為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將會低估投資的風險,從而使折現率取值偏低。
(二)風險累加法
折現率由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累加法是一種將無形資產的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現率的方法。無風險報酬率是指在正常條件下的獲利水平,是所有的投資都應該得到的投資回報率。風險報酬率是指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所獲得的超過無風險報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資回報率,根據風險的大小確定,隨著投資風險的遞增而加大。風險報酬率一般由評估人員對無形資產的開發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進行分析并通過經驗判斷來取得,其公式為:
風險報酬率=開發風險報酬率+經營風險報酬率+財務風險報酬率
風險累加法在運用時要考慮的問題有:一是注意無形資產所面臨的特殊風險。無形資產所面臨的風險與有形資產不同,如商標權的盜用風險、專利權的侵權風險、非專利技術的泄密風險等等。二是如何確定計人折現率的內容和這些內容的比率數值。三是折現率與無形資產收益是否匹配。
(三)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
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是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時確定折現率常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將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可以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獲得,也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的統計資料得到,因為上市公司采用公開的財務制度,且財務報表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嚴格審計,具有可靠性,因此這樣算出的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比較合理。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是企業運行情況的綜合體現,可以反映不同行業的收益狀況。但這種方法在運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容易忽視行業內部差別,同一行業內部各個企業在決定企業風險的因素上有著很大差異,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直接獲得的相關數據與被評估無形資產的收益能力不相同等等,因此在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無形資產評估折現率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將在此基礎上修正后的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西方國家主要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折現率。其計算公式為:
i=Rf+β(Rm+Rf)+α
式中:i為折現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Rm為期望報酬率;β為風險系數;α為企業個別風險調整系數。
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得出的折現率,也是通過計算資金的無風險報酬率加風險報酬率得到的。該模型確定了在不確定條件下投資風險與報酬之間的數量關系,在一系列嚴格資本假設條件下推導而出,如投資人是風險厭惡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場是完全可分散和可流動的等。根據我國目前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運用該模型的條件還不太成熟。我國證券市場建立時間較短,發展尚不完善,信息不夠充分有效,因此對β系數的計算具有一定局限性。β系數的計算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一般只有上市公司能夠計算。目前在實際工作中,主要由專門機構定期計算公布。
三、折現率確定方法需考慮的因素
(一)企業與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
評估人員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應查閱被評估企業資產近年的獲利情況、發展趨勢、被評估無形資產的特有風險報酬率以及企業所在行業的可比經濟參數等,在此基礎上選擇折現率的確定方法。
(二)不同的評估目的
要根據不同的評估目的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只有根據無形資產的評估目的、未來使用情況來確定無形資產的折現率,才能使其與被評估的無形資產具有更強的相關性,評估結果才會更準確。企業一般在兩種情況下需要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一是出售無形資產、作價入股、債務重組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這些情況會改變無形資產目前的使用條件或不能再被企業使用,此時可以使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估算折現率。此外,在交易中,交易的雙方都是理性的,因此評估人員還要分別從資產轉讓者與資產購買者兩個角度出發考慮確定折現率。如當委托方為資產的轉讓者時,可根據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確定折現率;當委托方為資產購買者時,可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折現率。二是在企業進行資產評估時,將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整體資產的一部分進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無形資產會按照現有用途繼續使用。此時要考慮無形資產收益在企業總收益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所承擔的風險,可以采用風險累加法和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確定折現率。
(三)其他因素
在選擇無形資產評估的折現率確定方法時還需考慮的因素有:
第一,將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結合。靜態分析是假設無形資產在未來各時期的預期收益固定不變,與預期收益相匹配的折現率也固定不變。但在實務中,預期收益具有波動性,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折現率也會因銀行利率、社會經濟、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僅僅使用靜態分析估測無形資產評估折現率會使評估結果失真,因此還應該使用動態分析法估測折現率,利用變動的折現率對預計未來現金凈流量進行折現,才能比較恰當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所以對折現率的確定,要將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結合起來。
第二,將因素分析與模型分析結合。因素分析是將影響無形資產收益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累加得出無形資產的折現率,風險的量化容易受評估人員主觀影響,使評估結果有失偏頗。模型分析以一系列假設條件為前提確定折現率,假定資本市場是規范的、理想化的。目前常用的折現率模型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但是,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模型分析所依據的假設條件并不完全具備,因此模型分析在理論上可以優先考慮,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問題。因此,評估人員應該將模型分析與因素分析相結合,以便符合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所處的環境。
第三,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對折現率的定量分析有時會因為選取的數據缺乏有效性而導致折現率不確定,所以還需做必要的定性分析。折現率的選取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于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受評估人員專業知識和從業經驗的影響,所以評估人員要注意平時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積累,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對折現率的選取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盡量使折現率選取客觀,使無形資產的價值得到可靠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