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核心提示:進一步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機制,提升中介機構的違規成本。
時隔近10年的時間,我國的證券法終于面臨“大修”。近日,證券法修訂草案正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05年,我國對證券法進行了大修。然而,自此以后,我國并未對證券法再進行大規模的修訂與完善,由此直接導致了證券法無法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涉及股市改革的政策也形同虛設。
十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市場總市值大幅飆升,而且隨著相關體系的逐漸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游戲規則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與此同時,一些潛在的市場體系漏洞也逐漸暴露。例如,期現市場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投資者保護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撐、虧損上市公司容易利用退市制度的漏洞靈活擺脫退市風險,延長其殼資源的壽命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證券法修訂草案中,涉及的內容眾多,也基本覆蓋了市場的方方面面。其中,股票發行注冊制度等熱門內容均在修訂草案中有所涉及。
隨著證券法的進一步完善,發審委的歷史使命即將終結。在修訂草案中,不僅取消了發審委制度,同時也取消了發行人財務狀況及持續盈利能力等盈利性要求。
2001年以來,我國實行股票發行核準制度。近年來,隨著排隊上市的企業數量急劇增加,一系列亂象開始叢生。例如,待發行企業與中介機構暗中聯合,采取包裝上市等手段謀求上市。待企業上市成功后,隨即進行利益共享。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部分發審委委員來自于部分中介機構,由此一來,也給一些企業“鉆空子”創造了空間,容易形成隱性的利益輸送現象。
注冊制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發行制度,其與核準制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歸根到底,注冊制降低了企業的準入門檻,強化了以市場為主導的作用。至于監管機構,它們也將隨著注冊制的落地,逐漸實現審核權力的轉移。
可見,注冊制的落地,能夠很好地發揮證券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它的出現,也將很好地改變以往核準制下審核機構權力壟斷的亂象,為企業的發行上市創造更多有利的空間。
不過,注冊制的即將落地,也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擔憂。一方面,市場普遍擔憂注冊制下的股市擴容問題;另一方面,則憂慮未來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能否得到保障。實際上,鑒于當前的市場環境,注冊制的落地基本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至于其落地之后,能否給市場帶來新氣象,則需要進一步觀察。
筆者認為,在注冊制落地之前,必須做好幾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強調監管機構的監管責任,強化相應的懲罰問責力度。其二是進一步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機制,提升中介機構的違規成本。其三則是充分發揮好注冊制的本質特征,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同時,還應該強化市場信息披露的質量,并對惡意違規的上市企業做出嚴肅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