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會計人總想讓公司的財務變得規范,但要知道,規范財務的前提是老板愿意這么做。如果老板沒有規范財務的意愿,光憑財務人員去呼吁,是不會有結果的。老板何時才會有規范財務的意愿呢?取決于規范財務能給他帶來什么收益。會會計技術計人倘若不能把規范財務的收益說清楚,總是一味強調風險,是不足以打動老板的。
(一)會計人員如何讓老板重視財務工作呢?
有位粉絲朋友問我,會計人員要做出什么樣的成績,才能讓老板重視財務工作呢?多天真的問題啊!我想說,無論會計人員做出何種成績,都不足以引起老板對財務工作的重視,除非老板意識到財務工作會引發足夠大的風險,這個風險他自己不足以承受,或者財務工作能給他帶來極大利益回報。舍此,都是癡心妄想。
(二)財務風控無處不在
財務風險管控無處不在。某電商巨頭的實際控制人在美涉嫌性侵,這本是個人行為,消息傳出,該電商股票大跌。此外,該電商在官微發布聲明,為其實際控制人個人行為背書,引發美國多家律所訴訟,指其發布的聲明涉嫌虛假陳述,有誤導投資人之嫌。一旦該實際控制人涉嫌罪名成立,該電商可能面臨巨額賠償。
(三)財務流程設置合理性的尺度
財務流程不應該對業務發展形成阻力。尺度在哪里?審批流程大而全,風險就一定低嗎?一般來說,財務未把握住關鍵風險點時,才會施行大而全的簽批。真對業務了解、能對權簽負責的人不會超過三個,其余簽批多是心理慰藉。殊不知,這種自以為穩健的財務流程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
(四)財務服務與財務監督的對立統一
財務服務與財務監督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立的,過度強調監督,可能會把業務逼上梁山;一味強調服務,放縱業務的隨意性,又可能加劇公司經營風險。如果財務管理能將挑錯思維轉換為指路思維,承認現實窘境的同時幫助業務合規,財務就容易獲得業務的尊重。能做到這,等于財務服務與財務監督由對立變為了統一。
(五)財務監督職能與服務職能能否完全分開
財務工作不好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財務工作需同時履行服務職能與監督責任。服務與監督本是對立的,把對立的矛盾統一起來需要極高的智慧與情商,做到這當然是不容易的。如果財務工作能把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截然分開,無異于把財務的監督職能與服務職能完全剝離了,困擾財務人員的難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六)財務標準化是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
集團公司要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統一要求、統一標準是必須的,力求讓所有分(子)公司的工作交付用一樣的模板輸出。別小看這一點,它會極大節省總部財務與分(子)公司財務的溝通成本,也容易讓集團的財務管控要求落地。在推進財務工作標準化時,華為曾提出了“四統一”標準:科目統一、編碼統一、制度統一、流程統一。
(七)經濟業務“四統一”
一項經濟業務達成后,會計處理要力爭做到“四統一”,即合同、發票、資金流向、物流保持一致,至少發票與資金流向要一致。“四統一”既是形式的要求,又是實質的體現,正道而行理該如此。假如做不到“四統一”,背后一般都有故事,故事講不圓滿,就成了事故。特別是對于大額資金支出,更應嚴格要求“四統一”。
(八)為何財務人員總對其他部門不放心
財務部門為什么總對其他部門不放心呢?原因主要在三個方面:(1)內控缺失或不完善,人治與經驗主義盛行,財務工作處于末端,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爆棚;(2)財務人員未抓住關鍵風險點,濫用謹慎性原則,為規避自身責任,無端地多設壁壘與門檻;(3)財務部門在企業比較弱勢,對企業經營決策參與度不夠,不明內情。
(九)會計人是否該攬太多的責任
會計工作處于經營活動的末端,往往更容易洞悉全貌,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隱藏的風險。一旦會計人責任心爆棚,就會想著為企業扭轉頹勢。提出建議后,牽頭改進的重任自然而然地會落到會計人頭上。問題的麻煩在于會計人的權威性不夠,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都難以駕馭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