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色認知?灰色認知是相對于非黑即白的認知習慣而言的,就是對某種事物或觀點的判斷要從多個角度和層次來進行思考,不能簡單地判斷“對與錯”、“好與壞”等。例如,不能完成計劃目標的作業單位一定是在經營上有問題嗎?不一定,也有可能上級給制定的計劃目標不合理。在比如,票販子和黃牛黨就是社會的壞現象嗎?不一定,盡管票販子和黃牛黨在主觀上以謀取私利為目的,但客觀上,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再分配。沒有了票販子和黃牛黨,當你非常需要的時候,即使想套高價也買不了。即使沒有票販子和黃牛黨,那種通過搞關系獲得票的現象,公平嗎?
什么是黑白決策?就是決策者要意見清晰,不能模棱兩可。這個時候,判斷各個決策選項就要有個排序,選擇決策者認為最好的選項。例如,目標考核就嚴格,目標完不成就是不能獲得相應的績效獎金,而不管目標當初設定的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灰色認知和黑白決策帶來的好處遠大于黑白認知和灰色決策。那種非黑即白的認知,往往伴隨武斷,往往不能考慮到影響事物的多種因素,考慮不夠全面。而灰色決策呢,往往伴隨著優柔寡斷,不能夠果斷地做出決策。一名成熟的管理者,往往是灰色認知和黑白決策。而一名幼稚或教條主義者,往往是黑白認知或灰色決策。
內部審計師需要提高自己的灰色認知能力,也就是要全面考慮和評價某些現象。內部審計師的灰色認知能力往往受其學識、經驗、思維習慣等影響。灰色認知能力高的內部審計師不僅能夠看到問題的正反兩面,還能夠看到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能夠提出來別人想不到的疑問來。有灰色認知能力的內部審計師在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中,因為能掌握并考慮多種影響因素,更能夠采取有效的策略,而不是盲目地橫沖直撞,與被審計單位發生沖突。有灰色認知能力的內部審計師,不僅能夠發現問題,還能發現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不僅能夠揭示出問題,還能夠考慮到以何種方式揭示問題才會使組織的利益最大化,還能考慮到問題的整改和審計問責建議以何種方式提出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內部審計師也需要進行黑白決策。例如,在道德、法律等方面,內部審計師是不能有絲毫含糊的,必須做出是與非的判斷來。還有,在審計項目中,遇到突發情況或者信息受限等情況,內部審計師就要在經過分析判斷后果斷做出決策,執行下一步的審計程序,不能因為猶豫而喪失時機。再有,內部審計師在證據充分的情況,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一定要發表明確的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要讓被審計單位知道內部審計師的態度,要采取切實的審計措施來。